命運矩陣中的4個使命:為何你的道路與眾不同

命運矩陣中的4個使命。早在我們的紀元之前,古代學者就思索過人生的意義,以及人為何來到這個世界。然而,這個問題始終沒有明確的答案,而我們也依然在探索生命的意義。

娜塔莉婭·拉季尼的發現與「22 阿爾克那」方法,能實質性地幫助我們,不僅從宏觀層面,更能針對每個人個別地釐清其生命意義!

在命運矩陣中存在四個使命,透過對其診斷,可以幫助你明確此生化身的目標。繼續閱讀,你會知道更多!

第一個使命:個人

命運矩陣中的四個使命:第一個使命,或稱「個人使命」,象徵著我們為了個人成長與心靈成長必須修到的課題。解讀這一點位,你將能理解一個人的本質與其意圖。換言之:對命運矩陣此點的分析,會揭示一個人的個人特質、潛能與生命目標。

請留意,個人使命受到頂輪(Sahasrara)的庇護,其修煉直接影響大腦機能。順帶一提,當你修通此使命,你將更能洞悉萬物本質並獲得覺悟。

命運矩陣中的4個使命:為何你的道路與眾不同
命運矩陣中的四個使命

為什麼要先完成個人使命?

你可知道,命運為我們每個人準備的不僅是考驗,還有考試?第一場、也是最重要的其中一場,通常要在我們人生的第四個十年完成。

當然,這場考試會隱藏在特定的情境或特定的人之中,但關鍵在於:若個人使命未被修通,這場考試便無法通過。

若談個人層面的助益,分析第一個使命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與生命目標。此外,此能量的修煉也會提升直覺,並在 20–40 歲之間,為你挑選合適的人際往來提供指引。

第二個使命:社會

命運矩陣中的四個使命:第二個使命,或稱「社會使命」,通常在 40 至 60 歲、通過前述考試之後開始發揮作用。也許聽起來有些意外,但此處個人使命扮演著極大角色:因為邁入第四個十年時,每個人都應在世間站穩腳步,並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
在人們通過第一個使命後,往往已累積了豐富經驗,因此社會使命的目標在於:分享你的經驗。要修煉第二個使命,需要去支持那些需要幫助的人,並引領他們走向真理之路。如此,你也會為修煉下一個使命做好準備。

aHXF3k60x8WKKj4hrxzqGFzM1hMDIaiuEZn962simFyqfvfepHW5HAHgRzvz0QT0qFiVSBS8Eyp0hSeYd3XCE4swDhF0Pox5PaJ4vN

第三個使命:心靈

命運矩陣中的四個使命:第三個使命,或稱心靈使命,在一個人進入第六個十年時開始強力啟動。不過有趣的是,它其實在任何時刻都可修煉,甚至自出生起便可著手。

此使命與前兩者緊密相連,幾乎就是人生意義的核心:靈性覺悟。數字學家認為,這個使命首先作用於我們自身;但若前兩個使命未被修通,它也可能以「懲罰」的形式呈現。

與社會使命相似,人需要分享所學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同時趨向至高與覺悟。此時期被稱作積累智慧與自我完善的最佳階段。

uqsp0Nh5 3zohQDJMR08L8etM26fn2t PkmV6NrlwRauAG5kD5HECe3du7g1denALzZwTpQwv4Ytdx6BqWyNuTbvGbZYF77Elkp0v2zXdz9KgWqFd9fNM7O RbGTFy980I3SCHAdyoLYRTgNPEmR w

第四個使命:行星

命運矩陣中的四個使命,最後是「行星使命」。

在多數課程與文獻中,都只提到三個使命:個人、社會與心靈。但事實上,使命並非三個,而是四個,而最後這個便稱為「行星使命」。

嚴格而言,行星使命與前三者的關聯較少,它象徵著前世未被修通的程式,也就是「業力」。這些課題會在一生中以「來自過去的負重」不時浮現。

因此,每個人都會有一系列的弱點、恐懼、負面特質等等。若要活得充實、減輕沉重感,此使命必須被修煉。

重點摘述

命運矩陣中的四個使命:

  • 第一:個人使命。
  • 第二:社會使命。
  • 第三:心靈使命。
  • 第四:行星使命。

而這四個使命各自都有需要修煉的面向。40 歲以前必須先修通個人使命,因為若無此前提,後續的修煉無從展開。

在 40–60 歲階段,人需要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需要指點與支持的人。到了 60 歲,只要你先前修煉有成,第三個使命便會像是獎勵般為你而運作。但它的核心目的仍然是:認識自我,並培養與至高的靈性連結。

至於第四個行星使命,則需要被修煉以卸下過去的負擔。對使命的診斷與修煉,是通往自我認識的關鍵。